您好,欢迎访问汨罗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

用户登录 注册
管理员登录

服务热线

0730-5606678

扫码立即沟通

当前位置:

首页

>

交易公告

>

通知公告

>

正文

全省备春耕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上,朱平波推介汨罗工作经验

汨罗融媒体讯(记者 夏凡 周敏 实习生 陈可)3月8日,全省备春耕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汨罗市召开。会上,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上台代表汨罗市委、市政府作典型发言,推介汨罗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备春耕工作经验。这是继日前召开的湖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后,时隔不到一个月,汨罗再次在省级会议上推介该项工作经验。

朱平波说,汨罗创新投融资模式,整市推进“小田改大田”,2022年“改田”2.7万亩,2023年多元筹措资金1.9亿元,计划“改田”6.04万亩,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注入新动能。具体做法是打好“五套组合拳”,即创新“一大模式”、夯实“两项标准”、整合“三方资源”、聚力“四个提升”、守住“五条底线”。

创新“一大模式”。推行“双引双带”模式,突出支部引领,市委书记当好“一线指挥员”,乡镇党委书记当好“一线战斗员”,村支书当好“一线施工员”,高丰村支部率先完成“小田改大田”3000多亩,成为湖南省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。突出市场引导,依托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,引入市场主体,推动集中连片有效流转,签订规范合同,获取银行信贷支持,“小田改大田”项目放贷6126万元。“乡村振兴共享贷”完成村集体授信7.3亿元,放贷1.52亿元。突出党员带头,24450余名农村党员带头投工投劳改造良田,带头化解矛盾加快进度,把“四亮创建”主题活动落细在田间地头。突出能人带动,每亩高标准农田新增流转金溢价100~300元,助推能人参与建设,发挥示范带动效应。范家园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乡贤能人成立合作社,流转改造水田近1600亩,发展规模化农业。

夯实“两项标准”。在投资标准上,亩均投资全部达到3000元以上,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1600元,主体自筹超过1400元。在建设标准上,“田土水路林电技管”八方面配套建设到位,实现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涝能排、旱能灌”。开展“共杆并线”行动,扫清田间障碍,节约大量耕地,提高机械化水平。

整合“三方资源”。在强化财政投入的前提下,通过土地流转金溢价、新增耕地数量指标和粮食产能指标交易收益变现等多种方式,整合民间资本、金融机构、国有企业三方力量,分别达到57.4%、32.1%、10.5%,共同构建稳定长效投入机制。撬动社会资本参与,桃林寺镇石桥村引入江苏职业农民团队,筹集资金1175万元,改造农田3850亩,改田、种田、管田“一条龙”服务。引导金融机构贷款,省级示范合作社亦仁水稻专业合作社,争取银行贷款300万元改造农田,每亩降低成本100元。支持国有企业投资,汨罗国企在罗江村投资1000余万元,改造3300亩水田,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。

聚力“四个提升”。在大旱之年化危为机,对山塘、水库清淤维修,完善水利设施配套,不断提升库容。将塘坝淤泥发酵还田,剥离耕作层统一回填,扎实提升地力。大力推广良种良法,开展吨粮田创建,发展订单农业,努力提升产量。推行规模种植,统一田间管理,大户降本增效20%以上,散户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,新增耕地指标收益重点发展集体经济,收入过10万元的村达95%以上,全面提升效益。

守住“五条底线”。在项目申报和建设过程中,严格遵循规定动作,创新建设方式,不违背程序。公开择优选择主体,坚持工程建设与运行管护并重,不降低质量。做到“资本跟着项目走,项目跟着计划走”,防止镇村大包大揽、严重超支,不增加债务。做好宣传发动,尊重群众意愿,凝聚社会合力,不引发矛盾。坚持“政府监督、专业监理、群众参与”,统一委派监理公司,打造阳光工程,不滋生腐败。

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“第一仗”。朱平波介绍,今年汨罗坚持早谋划、早部署、早行动,落实33.6万亩早稻生产计划,建成专业化集中育秧钢架大棚24万平方米,调度检修各类农机4280台,做到水稻育秧设施化、农业生产机械化。储备种子450余吨、肥料6050吨、薄膜187吨、农药50吨,大力建设以“拦水、引水、提水、调水”为主的20项重点应急抗旱工程,大面翻耕农田、深水灭蛹,为粮食增产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走好“先手棋”。

朱平波表示,汨罗将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,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模式,进一步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,大力抓实春耕备耕,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努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,为全面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