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再次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。
务农重本,国之大纲。《规划》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、注入强大动力,将带来一系列新变化。
⌛时间节点更清晰
《规划》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分阶段加快建设供给保障强、科技装备强、经营体系强、产业韧性强、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。
在阶段上,明确了三个重要时间节点,分别为:2027年、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。
到2027年,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。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。具体来讲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.4万亿斤,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持续强化,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健全,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,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。
到2035年,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,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,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。具体来讲,要实现“七个更加”:粮食产能稳固、供给更加安全;乡村产业链升级完善、融合更加充分;乡村设施完备配套、生活更加便利;乡村公共服务普惠均等、保障更加有力;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更加完善;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、社会更加安宁;农民收入稳定增长、城乡发展更加协调。
到本世纪中叶,农业强国全面建成。乡村全面振兴,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。
💡重要任务更明确
建设农业强国,实现农业现代化,既要有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,又要有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还有不少任务要完成。
《规划》明确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,具体包括: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;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,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;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,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;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,提升农业综合效益;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,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;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;促进城乡融合发展,缩小城乡差别。
从内容上看,这些任务涵盖了“三农”工作的方方面面,是个有机整体。其中,前五个方面的任务聚焦农业现代化,体现建设农业强国“五个强”的要求;后两方面任务聚焦农村现代化,体现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。
📍实现路径更科学
《规划》在保障措施上,推动资源要素、各方力量汇聚,实现路径更科学。
首先,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,扛起主体责任,将农业强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,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各项任务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其次,要形成合力。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配合,强化规划、项目、资金、要素间的有效衔接。
建设农业强国,人才至关重要。《规划》提出,加强涉农干部培训,提高“三农”工作本领,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适应新时代要求、具有服务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“三农”干部队伍。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,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,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建设,提升职业教育水平,建强农业强国建设人才队伍。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法律规范体系。
十个指头有长短。全国各省(市、区)发展情况不同,建设农业的进度和方式也要因地制宜。《规划》明确,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省份率先建成农业强省,鼓励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、资源条件较好的市地加快建设农业强市,引导有条件的县(市、区)加快建设农业强县,分类探索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模式。